作者:
发布日期:2016-05-30
浏览:5483
肝脏作为人体的重要解毒器官,许多物质可通过胃肠道门静脉或体循环进入肝脏进行转化,因此肝脏容易受到毒性物质损害。肝损伤在人群中普遍易感,潜伏期短,病变的过程与感染的剂量直接相关,可引起肝脏不同程度的肝细胞坏死、脂肪变形、肝硬化和肝癌。
肝损伤的原因有: 1、病毒感染: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高等特点。目前病毒性肝炎主要分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肝炎五种,近年又发现有己型肝炎和庚型肝炎。其中甲型和戊型肝炎为急性肝炎,为粪-口途径传播,即通常所说的“病从口入”。 2、药物或化学毒物:许多药物和化学毒物都可引起肝脏损伤,发生药物性肝炎或中毒性肝炎。对肝脏的损害程度取决于药物或化学毒物的服用或接触剂量的时间,以及个体素质差异。3、酗酒:酒精对肝脏的损害是很严重的,损害的后果包括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硬化,主要是由于酒精(乙醇)及其代谢产物乙醛的毒性对肝细胞直接损害造成的。据研究,如果每天饮入酒精含量达150克以上,持续5年以上者,有90%可发生各种肝损害;10年以上则有约三成发生慢性肝炎,约有四分之一发展为肝硬化。 4、其他原因:原发和继发的肝脏肿瘤、心功能不全导致肝脏淤血、某些先天性肝脏疾病、静脉高价营养等,都可以造成不同程度的肝损害,这些肝损害的早期表现往往是ALT(转氨酶)或胆红素的升高,不祛除病因,肝脏的损害会进一步加重。此外,很多全身性传染病都可侵犯肝脏,如EB病毒、细菌性传染病中的伤寒等,都可以引起血清转氨酶的升高或其他肝功能异常
肝损伤的症状
肝损伤常缺乏症状,一般通过检查转氨酶,发现异常才确诊的。长期肝损伤可表现为目前所知任何类型急性或慢性肝脏疾病,少数患者可发生威胁生命的暴发性或重症肝功能衰竭。
急性若为肝细胞型,可表现为肝炎型,在黄疸出现前1~2天有乏力、胃纳减退、上腹不适、恶心、呕吐、尿色深等前驱症状。严重病例可呈肝衰竭表现,可并发肝昏迷而死亡。亦可表现为脂肪肝型,临床特点为脂肪肝、氮质血症和胰腺炎。还可表现为肝内胆淤型药物性肝炎,包括单纯淤胆型,临床表现为起病隐袭,常无前驱症状,发病时无发热、皮痛或嗜酸粒细胞增多。
慢性可以有慢性活动性肝炎或脂肪性肝病、胆汁淤积性肝病等表现,主要为门脉高压的表现。如出现腹水、肝脏肿大、腹部膨隆及黄疸等。
肝损伤的诊断:
生化检查ALT(谷丙转氨酶)及AST(谷草转氨酶)明显增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谷丙转氨酶的正常参考值为0~40U/L,谷草转氨酶正常值是4-40U/L(单位每升)。如果转氨酶(ALT)血清值超过正常上限2-3倍,并持续两周以上,表明有肝胆疾病存在的可能,但须排除嗜酒、化学药物中毒等对肝脏的损害;接触化学物质如四氯化碳、某些重金属、砒霜等可引起中毒性肝炎)及生理状态下,如过度劳累、剧烈活动(乳酸在体内大量生成、积聚,使机体相对缺氧及低血糖,致使肝细胞膜通透性增加,引起转氨酶升高)月经期时等都可能使转氨酶暂时性升高。
肝损伤的治疗
各种保肝降酶药物种类繁多,而真正有效的保肝降酶药物却为数不多,在治疗过程中千万不可滥用,必须真正找到引起转氨酶升高的原因,针对这个原因治疗,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患者在治疗和用药过程中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第一,选择正确、有效的保肝降酶药物。一般有五味子丙素、甘草酸、齐墩果酸、水飞蓟素等化学成分的药物。
第二,疗程一定要保证。当降酶药物使谷草转氨酶恢复正常后,应逐渐减少降酶药物的用量,切忌突然停药。使用降酶药物的疗程应在1年以上,即便是肝功复常也要维持在最低水平的巩固治疗。
第三,在保肝降酶的同时,必须针对病因采取“治本”的措施。
肝损伤的保健
有些人一旦在体检中发现自己的转氨酶偏高,就开始忐忑不安,担心自己得了肝病,于是便私自去药店买保肝护肝的药物来吃。是药三分毒,盲目用药物进行保肝护肝治疗,不仅有可能会延误病情,而且还可能会因滥用药物而造成药物性肝炎等肝损害,最终导致保肝不成反伤肝。
上一篇:脂肪肝相关知识
下一篇:【健康科普】听听耳朵的“心里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