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发布日期:2021-08-26
浏览:3266
最近,
普洱市中心医院(思茅区人民医院)
的一项技术创新
成功申请了国家专利,
有效解决了临床上的这个BUG!
↓↓↓
▲专利发明人
介绍这项创新之前,
要先为大家科普一下
“气管插管”是什么?
医学小课堂-气管插管
气管插管是将一特制的气管内导管通过口腔或鼻腔,经声门置入气管或支气管内的方法,为呼吸道通畅、通气供氧、呼吸道吸引等提供最佳条件,是抢救呼吸功能障碍患者的重要措施。气管插管常见于各科室的危重患者。
普洱市中心医院(思茅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在不断提高诊疗水平及诊疗能力的过程中也常遇到需要行气管插管的危重患者。
患者在气管插管状态下,为了解决气管插管内常需氧气供应,而进入气道内的气体又得不到鼻腔黏膜的湿润的问题,需在气管插管后用呼吸机湿化功能或用湿化液对气道进行湿化,来有效避免痰液粘稠甚至痰痂形成堵塞气道造成的通气障碍。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
由于特制的气管内导管本身尾部具有一定的重量,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后,尾部在自身重量的作用下常开口向下垂,导致湿化液积于管道内或从管道内流出,大大降低了湿化效果。
就目前临床常用的解决方法,大多是以吹鼓的医用橡胶手套球或其他物体置于气管内导管的尾部下端将尾部向上抬起,此方法的缺点是会随患者体位的变动而无法起到很好的固定作用。
如下图
↓↓
发现这一临床问题后,在神经外科医生与护理组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下,创新推出了气道湿化型牙垫,并由医院成功申请到了国家专利。
该项专利是在保留原有牙垫功能的前提下进行改良的,将发现的临床问题与原有牙垫进行整合,不仅保留了牙垫固定气管内导管及避免患者咬住气管内导管的功能,同时,新加入的湿化轨道还解决了临床上湿化液无法顺利进入的难题,而且在湿化轨道上翘的尾端可以再次对气管内导管进行固定,使得固定更强。
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团队不仅考虑了气管内导管型号差异对轨道的要求问题,还考虑了不同年龄段不同体型患者对气道湿化型牙垫整体大小的需求问题,可解决临床中常见的问题。
近年来,普洱市中心医院(思茅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在科主任高幸博士的带领下不断开拓创新,诊疗能力及护理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不仅申请得了实用新型专利,也做得了癫痫病灶切除、三叉神经痛及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颅内动脉瘤夹闭及包裹、不同位置不同分期不同大小的各类良恶性肿瘤、颅内外血管搭桥、经鼻内镜肿瘤切除、脑出血等各类高尖手术,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都看到这里了,
愣着干吗?
快为这项和健康有关
的专利鼓掌呀!
♦来源丨普洱市中心医院(思茅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作者丨陈涛
♦主办丨普洱市中心医院(思茅区人民医院)
♦协办丨普洱日报社
♦编辑丨宝政艳、马雨果
♦审核丨邓志勇、李毓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