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发布日期:2023-12-08
浏览:2302
穴位贴敷疗法,是以中医的经络学为理论依据,把药物研成细末,用水、醋、蜂蜜、植物油或用呈凝固状的油脂(如凡士林等)调成糊状,再直接贴敷在穴位上或患处,是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无创无痛穴位疗法。其最大的优点在于能缩短治疗时间,提高疗效。
接下来
就让普洱市中心医院
(思茅区人民医院)中医科医生
中医特色技术吧!
穴位贴敷疗法特点
1.以中医传统理论为基础,是中医保健和药物调理的有机结合。通过药物对穴位的刺激,而起到药效穴效的双重作用。
2.安全有效,副作用小,穴位贴敷经皮给药,可以减少脾胃、肝肾等脏器功能的伤害。但也有相对严格的禁忌症。
3.操作简便、易于接受、便于观察、如有不适,可以立即将药物撤出。
4.适应症广,可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疾病的防治。
临床适应症
用于体虚感冒咳嗽、 慢性咽炎、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肠胃炎、慢性泄泻、便秘、颈肩腰腿痛、发热等疾病。病情轻者有明显治疗的作用,对于重、慢性疾病有明显的辅助治疗作用以及对亚健康状态的群体等有较好的防治病作用。
注意事项
1.贴敷期间禁食生冷、海鲜、辛辣刺激性食物。
2.贴敷药物后注意局部防水。
3.对胶布过敏者,可选用低过敏胶带或用绷带固定贴敷药物。
4.小儿皮肤娇嫩,不宜用刺激性太强的药物,贴敷时间也不宜太长。
5.对于残留在皮肤的药膏等,不宜用汽油或肥皂等有刺激性的物品擦洗。
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及处理措施
贴敷后局部皮肤会出现潮红、轻微红肿、小水泡、微痒、烧灼感、色素沉着等情况,均为药物的正常刺激作用,不需特殊处理,但应保持局部干燥,不要搓、抓局部,也不要使用洗浴用品及涂抹其他止痒药品,防止对局部皮肤的进一步刺激。若出现以下异常情况,应及时进行处理:
1.贴敷药物后,局部出现热、凉、麻、痒或轻度疼痛属正常现象,如贴敷处有烧灼或针刺样剧痛,难以忍受时,应终止贴敷。
2.皮肤过敏可外涂抗过敏药膏,若出现范围较大、程度较重的皮肤红斑、水泡、瘙痒现象,应立即停药,进行对症处理。出现全身性皮肤过敏症状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处理。
3.皮肤出现小水泡,可表面涂以甲紫(龙胆紫)溶液,任其自然吸收。水泡较大者,可先用消毒针从水泡下端挑破,排尽泡液,或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出泡液,然后涂以龙胆紫溶液收敛,破溃水泡处也可涂以消炎软膏,外用消毒敷料包扎,以防感染。如果水泡体积巨大,或水泡中有脓性分泌物或出现皮肤破溃、露出皮下组织、出血等现象,应到医院对症治疗。
更多中医特色疗法
请持续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中医科医生将陆续为大家科普
♦来源丨普洱市中心医院(思茅区人民医院)中医科
♦作者丨高倩如
♦主办丨普洱市中心医院(思茅区人民医院)
♦协办丨普洱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丨马雨果、兰玉洁
♦审核丨罗成建、邓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