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发布日期:2023-03-03
浏览:1636
一、科室简介
思茅区人民医院思茅街道分院中医馆成立于2013年11月,现有医务人员6人,其中主任医师1人,执业医师1人,治疗师1人,护士3人,承担着本区中医预防、诊疗、教学任务。内设内、妇、儿、疼痛科及理疗室,既有中药、手法复位、针灸、拔罐、针刀、整脊、艾灸的传统治疗,又有理疗,低频、封包的现代物理治疗,中西医结合,突出了中药与非药物疗法之特色。传统疗法与现代物理治疗相结合之特色,使临床疗效显著提高。我科坚持以辨证施治为核心,发挥中医特色的优势,治疗劲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病、顽固性打嗝及各种疼痛病,积累了丰富经验,逐渐形成了专科专病特色。
日常工作集锦
二、人才建设
张弘 主任医师
毕业于云南中医学院,从事临床工作30年。现任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疼痛专委会及《伤寒论》传承经典委员会委员。师承于全国名医郝万山教授,陈建民教授,李赛美教授,王延臣教授,黄强民教授。擅长治疗颈椎病,腰椎病,骨盆旋移症,产后骨盆修复,腱鞘炎,跟骨骨刺,运动损伤及各种疼痛治疗。中医内科主治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妇科疾病。
饶欣萍 中医医师
毕业于云南省中医学院,从事临床工作18年。专业擅长:传统针灸、耳穴、中药结合治疗骨关节病,神经痛(颈椎病,腰椎病,膝关节痛,三叉神经、坐骨神经痛等)及中医常见(感冒,咳嗽,心悸,不寐,汗症 ,胃脘病)等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及治疗。
雷沐青 康复治疗技士
毕业于云南经济管理医学院,专科学历,擅长运用中医康复治疗技术及现代康复治疗技术治疗脑卒中、颈肩腰疼痛疾病、脊髓损伤患者
三、特色诊疗项目
01、手法正骨
正骨手法是医疗技术名。运用手法诊断治疗骨关节损伤之技术。《理伤续断方》提出:拔伸、用力收入骨、捺正等手法。《医宗金鉴》(1742年)卷八十七则总结发展为摸、接、端、提、按、摩、推、拿等八种手法。正骨手法是指通过特定的手法来达到正骨的一种手法。正骨手法是中医骨伤科常用外治法。
02、小针刀筋膜触发点治疗
在触发点的治疗中,小针刀仅被用于对增厚和挛缩的触发点上的肌筋膜横向切割予以松解,也可直接穿刺触发点。同时可以在局麻下用于对肌肉附着处触发点和附着处粘连以及挛缩硬化关节囊和韧带进行松解。
03、穴位注射
穴位注射法,是将药水注入穴位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它可将针刺刺激和药物的性能及对穴位的渗透作用相结合,发挥其综合效应,故对某些疾病有特殊的疗效。 穴位注射法的适应范围很广,凡是针灸治疗的适应证大部分均可采用本法,如痹证、腰腿痛等。
04、拔罐
拔火罐是一种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火、抽气等方法产生负压,使之吸附于体表,造成局部瘀血,以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的中医疗法。
05、艾炙
艾灸,别称灸疗或灸法,是用艾叶制成的艾条,艾柱,产生的艾热刺激人体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艾灸作用机制与针灸有相近之处,并与针灸有相辅相成的治疗作用。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效果显著等诸多优点。
06、刮痧疗法
刮痧疗法是用边缘光滑的嫩竹板、瓷器片、小汤匙、铜钱、硬币、玻璃,或头发、苎麻等工具,蘸食油或清水在体表部位进行由上而下、由内向外反复刮动,用以治疗有关的疾病。
本疗法是临床常用的一种简易治疗方法,流传甚久。多用于治疗夏秋季时病,如中暑、外感、肠胃道疾病。有学者认为刮痧是推拿手法 [1] 变化而来。《保赤推拿法》载:“刮者,医指挨儿皮肤,略加力而下也。”元、明时期,有较多的刮痧疗法记载,并称为“夏法”。及至清代,有关刮痧的描述更为详细。郭志邃《痧胀玉衡》曰:“刮痧法,背脊颈骨上下,又胸前胁肋两背肩臂痧,用铜钱蘸香油刮之。”吴尚先《理瀹骈文》载有如“阳痧腹痛,莫妙以瓷调羹蘸香油刮背,盖五脏之系,咸在于背,刮之则邪气随降,病自松解。”《串雅外编》、《七十二种痧证救治法》等医籍中也有记载。由于本疗法无需药物,见效也快,故现仍在民间广泛应用,我国南方地区更为流行。
工作时间
四、治疗效果对比
五、科室荣誉
来源丨思茅区人民医院思茅街道分院
编辑丨宝政艳
审核丨邓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