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发布日期:2022-03-29
浏览:1612
这几天的天气
晒的时候晒“死”
突然又来点小雨转凉时
又可能冷“死”
忽冷忽热的天气
正是胃肠道疾病高发期
冰镇西瓜、烧烤、麻辣烫
凉拌、油炸、小龙虾
老板,冰啤再来一扎,
胸标再来20串
辣子多放点......
谁知放肆一时爽
急性胃肠炎却已经找上了你.....
肠胃炎是夏、秋季的常见病、多发病,最近,急诊接诊胃肠炎患者明显增加,在此,普洱市中心医院(思茅区人民医院)急诊科提醒市民,气温回暖,要注意饮食健康,以防食物中毒。
胃肠炎高峰期一般为夏、秋季,2021年,普洱市中心医院(思茅区人民医院)急诊科接诊该类患者1000余人次,1至3月约300多人次。而2022年1月1日至3月29日,急诊科已有胃肠炎患者450余人次前来就诊。
看看下面这些例子吧!
你是不是也一样?
烧烤勿多吃
某男士,23岁,主因进食烧烤食品后4小时出现腹泻、呕吐2天,加重伴发热2小时就诊。
出现症状后曾在诊所治疗,症状未见明显好转,并出现发热来诊。
检查发现:体温38.5℃,腹部压痛,肠鸣音7次/分,大便检验暂未见异常,血常规:白细胞升高,电解质:低钾、低钠、低氯血症。
初步诊断:考虑为急性胃肠炎,给予抗炎、补液、维持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治疗后症状好转。
凉拌要少吃
某女士,42岁,主因进食凉拌食物后出现上腹部疼痛伴腹泻8小时就诊。
诉进食凉拌豆子、鸡爪等食品后2小时左右出现腹痛,阵发性疼痛,伴腹泻,乏力,大便呈稀水样,腹泻次数达10余次。
检查发现:血压86/55mmgh,精神萎靡,眼眶凹陷;腹部柔软,上腹部压痛明显;大便常规未见异常,血常规白细胞升高,血生化提示电解质紊乱。
初步诊断:
1、急性胃肠炎;
2、低容量性休克;
3、电解质紊乱(低钾、低钠血症)。
给予抗炎、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后症状缓解。
急性肠胃炎患者治疗中
急性胃肠炎是常见的疾病之一,它是胃肠黏膜的急性炎症,常常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等。
本病常见于夏秋季,其发生多由于饮食不当,暴饮暴食或食入生冷腐馊、秽浊不洁的食品,多在不洁饮食24小时内发病。
食物中毒该怎么处理呢?
食物中毒是指患者所进食物被细菌或细菌毒素污染,或食物含有毒素而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
在普洱地区的食源性中毒多为毒蘑菇、急性酒精中毒、 水果、豆制品、粮食类、蔬菜类、肉与肉制品、乳与乳制品、蛋及蛋制品、混合食品、水产动物及其制品、饮料及其冷冻制品、藻类及其制品......
患者中毒后症状多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若有上述表现,在处理时注意下面几点:
1、想吐的话,就吐出,出现脱水症状时要到医院就医。
2、不要轻易地服用止泻药,以免贻误病情。让体内毒素排出之后再向医生咨询。
3、催吐:可用筷子或手指刺激咽部帮助催吐,排出毒物。也可取食盐20克,加开水200毫升溶化,冷却后一次喝下,如果不吐,可多喝几次。但因食物中毒导致昏迷的时候,不宜进行人为催吐,否则容易引起窒息。
4、导泻:如果进餐的时间较长,已超过2~3小时,而且精神较好,则可服用些泻药,促使中毒食物和毒素尽快排出体外。可采用番泻叶15克煎服,或用开水冲服,也能达到导泻的目的。
5、卧床休息,饮食要清淡,先食用容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豆浆、米汤、米粥、面条,避免有刺激性的食物,如葱、姜、蒜、辣椒等。吐泻腹痛剧烈者暂禁食。
6、如症状无缓解的迹象,甚至出现失水明显,四肢寒冷,腹痛腹泻加重,极度衰竭,面色苍白,大汗,意识模糊,说胡话或抽搐,以至休克,应立即送医院救治,否则会有生命危险。
怎么预防急性肠胃炎呢?
俗话说:“病从口入”,预防食物中毒的关键在于把牢饮食关,搞好饮食卫生。
1、注意挑选和鉴别食物,不要购买和食用有毒的食物,如:河豚鱼、毒蘑菇、发芽土豆等。
2、烹调食物要彻底加热,做好的熟食要立即食用,储存熟食的温度要低于7℃,经储存的熟食品,食前要彻底加热。
3、避免生食品与熟食品接触,不能用切生食品的刀具、砧板再切熟食品。生、熟食物要分开存放。
4、饭前、便后要洗手。
5、避免昆虫、鼠类和其他动物接触食品。
6、到饭店就餐时要选择有《食品卫生许可证》的餐饮单位,不在无证排档就餐。
7、不要毛蚶、泥蚶、魁蚶、炝蚶等违禁生食水产品。
8、不要到无证摊贩处买食品。不买无商标或无出厂日期、无生产单位、无保质期限等标签的罐头食品和其他包装食品。
9、按照低温冷藏的要求储存食物,控制微生物的繁殖。
10、瓜果、蔬菜生吃时要洗净、消毒。
11、肉类食物要煮熟,防止外熟内生,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
12、不随意采捕食用不熟悉、不认识的动物、植物(野蘑菇、野果、野菜等)。
作者 | 方宁 急诊内科
漫画 | 蜕
编辑 | 宝政艳
审核 | 邓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