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发布日期:2022-03-16
浏览:2284
“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
——陈纪龙 120急救中心
2021年11月,我成为了一名普洱市中心医院120急救中心的医生。
第一次跟车出诊就遇到了抢救患者,在120急救中心的前辈有条不紊、熟练配合操作下,患者终于从生死线上被拉回,当时,木楞的我告诉自己,自己也要努力成为那样的医生。
然而,成为一名优秀的急救医生并不是容易的事,院前急救120是急诊中最接近患者的环节,在抢救的第一瞬间 ,存在着各种不确定性因素:患者身体情况紧急、现场急救条件差、体能消耗大、急救医生还需掌握多个学科的病种初步救治、熟练的急救技术和现场应急能力,对急救患者迅速、准确的做出诊断和处理......
120急救中心团队
经过3个月的学习,我开始了单独值班,工作跌宕起伏事件,也让我们看尽世间百态,夹杂着幸苦与心酸。
120急救医生
工作中看尽世间百态
每次出诊,我们急救团队都带着救死扶伤的心态,竭尽全力救人。
从我单独值班以来的2个月时间里,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心脏骤停的老人。
“叮铃铃~”一阵急促的铃声响起,我们立刻接诊,3分钟内出诊,7分钟就到达了患者家中。
一位爷爷躺在床上,床边的奶奶看着老伴无助的流泪。原来,这位80多岁的爷爷摔了一跤,老太太以为他只是昏倒,没引起注意,当我们赶到现场时,这位老先生已经没有了呼吸和心跳,马上为老人做了半小时的心肺复苏,开通静脉、肾上腺素静推、球囊面罩通气,好像这一切都无济于事了......
面对着老太太焦急却闪着希望的眼神,我鼓起勇气,于心不忍地说出这个残酷的事实,老太太顿时大哭了起来,那种撕心裂肺的悲恸很难从脑海抹去。
此时,作为院前急救医生的我,必须尽快从调节情绪,从悲伤的气氛中脱出身来,下一个120随时会来,不能让情绪影响判断,“否则就是作为医生的不负责任”。
急救时也遇到过当我们将生命垂危的老人送到医院时,只有孤单的老伴,脚步蹒跚,去挂号、交费,留下一个苍老的背影……
这份工作有些时候既无助又心酸,我们能做的也就只能尽力的去挽回病人的生命,减轻他们的痛苦。在120工作的时间不长,但是我确实感受到了世间百态。
120院前急救医生
辛苦常伴着医生这份职业的成就感
记得还有一次,接到一个转院的任务,患者因“颅内恶性肿瘤”在普洱市人民医院做完手术后要求转院至云南省肿瘤医院进一步治疗。
接到任务后,立即了解患者的病情,跟家属交待了路上的各种风险,准备好各种抢救仪器和药物,马上便出发了。
路上,患者因刚做完手术,长途的颠簸导致患者时常感恶心、耳鸣,伴有呕吐,我们马上安抚患者和家属情绪,给患者擦拭呕吐物,给他们送上矿泉水。300多公里的距离,狭小的车厢内,那一刻,患者家属像对老友一样和我们聊着他们以前的过往。为了工作,生病也不去医院看,长期反复的拖延,才导致发现的时候已经晚期转移了。
6个多小时后,终于抵达了目的地,我们马上帮患者找床位,跟上级医院的医生交接病情。一直陪着患者家属挂号、缴费,直到一切都安置好了,我们才缓缓离去。
“医生,真的谢谢你们,没有你们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
“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做为一个急救医生,这次任务绝不是‘转运’这么简单,更是一次陪着患者和家属,一起去寻找希望的征程。
“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这句话是我从参加工作以来到现在一直所坚持的。
我知道,当我穿上急救战袍的那一刻起我便成了一名急救战士,不怕困难,不怕辛苦,无怨,亦无悔。
急救站点内,警报声再次响起,我匆匆拿起了药箱,向着急救车飞奔而去......
作者 | 陈纪龙 120急救中心
编辑 | 宝政艳
审核 | 邓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