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发布日期:2022-02-24
浏览:5985
民生为本,健康为先。
如何让人民群众享受安全、有效、方便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作为一家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教学、科研为一体的非营利性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普洱市中心医院(思茅区人民医院)从未停止探索的步伐。
近年来,通过不断改善就医环境、优化看病流程、加强学科建设、精细管理等措施,在不断改善医疗服务的征程上阔步前行,走出了一条大医精诚的铿锵之路。
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PICC)、首例胫骨高位截骨术(HTO)、成功申请气道湿化型牙垫国家专利、引进电子支气管镜、配置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近年来,普洱市中心医院在各级友好帮扶合作关系医院的帮扶指导下,不断开展各项新技术、新项目,开创一个又一个“第一”,迎来了医疗水平快速提升的新时期。
成功开展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2020年12月19日,肾内科在蒋红樱专家团队指导下,成功开展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尿毒症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管狭窄。该项技术的开展,减少了透析患者的痛苦,同时,标志着普洱市中心医院在血透患者血管通路的维护上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据了解,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取栓快捷、简便,能够最大限度保存患者的血管,效果立竿见影,可马上透析。目前,该技术在透析人群中广泛应用,在保证内瘘通畅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成功为PICC导管堵塞患者溶栓
PICC全称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是指经外周静脉(贵要静脉、头静脉、肘正中静脉)穿刺插管,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方法,为患者提供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是一种新型的输液技术。
2021年3月12日,康复医学科一患者因PICC导管堵塞,由静脉治疗专科小组成员重症医学科护士王莉对该患者进行院内护理会诊。通过护理会诊初步诊断患者PICC导管为血栓性堵塞,与主管医生及家属沟通后,决定进行三通负压再通法进行导管再通。该导管为完全性堵塞,导管再通很困难,因每一次注射器抽真空后被吸入导管的溶栓剂很少,溶栓的过程必须非常有耐心。在中医康复科护理人员与静脉治疗小组成员的不懈努力下,成功为该患者实现PICC导管成功再通。
成功开展电子支气管镜检查
支气管镜检查是呼吸系统疾病常规诊疗的重要手段,传统的支气管检查是在患者清醒状态下进行,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常因气道刺激而呛咳、憋气,一些患者则因不能耐受而终止检查,错过了治疗的时机。
2021年5月28日,82岁的许奶奶因咳嗽、咳痰入院,入院后查体双肺呼吸音稍粗。因患者右肺中叶肺不张,选择支气管镜检查并进行系列治疗。在消化内科全体医护的配合下,消化内科主任李锦光利用新引进的电子支气管镜,成功为许奶奶进行检查及肺泡灌洗治疗。检查过程中患者配合良好,有效减轻了患者痛苦,且术后无特殊不良反应。该项技术的落地,进一步提高医院对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水平。
多功能大型移动体检车正式启用
2021年6月18日,普洱市中心医院新购置的多功能大型移动体检车正式启用。该移动体检车是一台可提供常规体检、治疗、应急医疗救援等功能的专用车辆,具有移动式服务的优势,可以根据需要,有效解决体检人员工作时间紧、周边地区路程远、老人行动不便等难题。
车内配装数字化摄影系统(可拍摄胸片、腰椎片等)、心电/超声检查、电测听室、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多种先进医疗仪器设备,可进行内外科的常规检查,包括心电图、彩超、抽血化验等常规体检项目。同时,配有与医院联网的信息传输系统,实现检查报告信息的互联互通。此外,移动医疗体检车还配备了一支业务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医疗队伍,可直接为体检者提供科学、合理的保健建议。
云南首台院级自动化腹膜透析机投入使用
2021年6月19日,云南首台拥有国际先进的双向数据传输功能、远程监控的院级自动化腹膜透析机APD-RPM在肾内科投入使用。此次引进的院级自动化腹膜透析机具有自动记录、发送治疗数据至医护端、预警功能,详细提供治疗数据及早干预,医护远程发送治疗方案至患者设备,便捷安全。
在日常操作中,医护人员可根据患者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改善透析质量。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患者不用到医院调整腹膜透析治疗方案,可直接由医护人员根据病情在医护端为患者制定好合理的透析方案,让患者在家中就能够得到专业的指导和帮助,及时解决相关问题,降低腹透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改善总体预后。
成功申请气道湿化型牙垫国家专利
气管插管是将一特制的气管内导管通过口腔或鼻腔,经声门置入气管或支气管内的方法,为呼吸道通畅、通气供氧、呼吸道吸引等提供最佳条件,是抢救呼吸功能障碍患者的重要措施,常见于各科室的危重患者。
2021年7月30日,在神经外科高幸博士团队与护理组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下,创新推出的气道湿化型牙垫,由医院成功申请到了国家专利。该项专利是在保留原有牙垫功能的前提下进行改良的,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团队不仅考虑了气管内导管型号差异对轨道的要求问题,还考虑了不同年龄段不同体型患者对气道湿化型牙垫整体大小的需求问题,将发现的临床问题与原有牙垫进行整合,不仅保留了牙垫固定气管内导管及避免患者咬住气管内导管的功能,同时,新加入的湿化轨道还解决了临床上湿化液无法顺利进入的难题,而且在湿化轨道上翘的尾端可以再次对气管内导管进行固定,使得固定性更强。
配置“CRRT”3个月内挽回患者生命30余次
相较普通血液透析而言,床旁持续血液净化系统(CRRT)延长了血液净化治疗时间而降低了单位时间的治疗效率,使血液中溶质浓度及容量变化对机体的影响降到最低,同时采用高通透性、生物相容性好的滤器,为重症患者的救治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内稳态平衡,大大提高了危重患者的救治效率和抢救成功率。
自2021年6月自主开展床旁血液净化技术以来,医院ICU顺利完成CRRT治疗30余次,运用于农药中毒、重症胰腺炎、脓毒症、急慢性肾衰竭、慢性肾衰竭、充血性心力衰竭等疾病,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引进皮肤科治疗新设备“臭氧水疗仪”
臭氧是目前已知的一种广谱、高效、快速、安全、无二次污染的杀菌气体。具有很强的活性,对细菌有极强的氧化作用,能将其杀死,多余的氧原子则会自行重新结合成为普通氧原子,不存在任何有毒残留物,故称无污染消毒剂。
2021年10月,皮肤科引进臭氧水疗仪,以浸泡治疗的方式防御并杀死细菌及病毒,调节机体抗氧化能力,提高局部组织含氧量和抗氧化系统的活性。临床患者中多见的皮炎、湿疹、带状疱疹以及多种浅表炎症性皮肤病均可用该仪器辅助治疗。
医疗技术是医院的立院之本,医疗质量是医院的生命线。普洱市中心医院从患者利益出发,不断拓展业务范围,强化诊疗能力,积极引进对医院发展有切实意义的新技术、新项目,切实提高医院医疗技术水平和综合救治能力,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优质的医疗服务。
♦来源丨普洱市中心医院(思茅区人民医院)
♦作者丨李超、宝政艳/文 图片为普洱市中心医院(思茅区人民医院)资料图
♦主办丨普洱市中心医院(思茅区人民医院)
♦协办丨普洱日报社
♦编辑丨宝政艳、马雨果
♦审核丨邓志勇、罗成建